朱定真:从预报员到“科学传播人”
中国气象报记者 姜虹 刘琳
一名天气预报员与一位科学传播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远?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研究员朱定真的眼里,所有的气象服务与科普,都是互相依托而存在的。预报员出身的他坚信,只要保持热情,注意积累,就能将预报员的工作经验很好地融入科普工作中。
“预报、预警信息只传播出去是不够的,要让公众在得到信息的同时,可以理解其内容,懂得如何去使用,这就是我们做气象服务的宗旨。” 朱定真说。气象服务的根本是防灾减灾,如何将科普理念融入日常气象服务中,让公众更好地接受气象服务信息、理解信息,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有效目的,是朱定真从事气象工作多年来一直考虑的问题。
从参与央视气象直播节目、策划大型科普影片,到跟随九三学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团深入学校、贫困地区进行科普讲座,再到在各类主流媒体上对重大气象灾害进行解读,作为一位被公众所熟知的气象传媒人,朱定真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气象科普工作,活跃在各类媒体平台,充分发挥其自身专业优势与影响力,为公众答疑解惑。
2015年,朱定真被评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(以下简称“中国科协”)2015年度“十大科学传播人”。中国科协发布的2015年“十大‘科学’流言终结榜”的第一条是“内蒙古风电偷走了北京大风导致雾-霾?”,而朱定真在2014年参加光明网“i科学”沙龙时就曾对此进行解析、辟谣。
作为一位“科学传播人”,对于如何做好气象科普工作,使其传播效益好、范围广,朱定真更是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。“气象科普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,抓住热点事件,及时发布权威解读,从而引起公众的共鸣,这样产生的气象服务效益则会倍增。”朱定真指出,树立科普品牌,在遇到突发事件时“拥抱”媒体,抓住有利时机,在尊重科学的同时,发出权威的声音,去伪存真。
多年来,朱定真始终未停下气象科普工作的脚步:不仅参与央视气象直播节目,还主持凤凰卫视的 《定真科普时间》,而由他担任总策划的大型科普影片《变暖的地球》和《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》分别获得第28届、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,另一部同样由他担任总策划的宣传片《应对气候变化—中国在行动》被翻译成四种语言,在世界气候大会上播放。
互联网时代,新媒体飞速发展,朱定真也受邀参与手机客户端直播节目,利用网络工具,以读者的视角,为读者答疑解惑,并以互动式科普的方式让科普更“接地气”,使气象科技知识覆盖范围更广,让科学真正得到普及。
去年,朱定真又在人民网与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的《TALK科学-2015年度科技热点追问》 年终活动上发表了题为《雾-霾,只能等风吗?》的演讲。
一路走来,朱定真用行动向公众诠释着“科学传播人”的概念。“社会大环境的影响,导致‘科学传播人’匮乏。一位‘科学传播人’不仅要懂专业领域知识,还要热衷科普,能够深入浅出,将最新的科学知识以受众能够接受的方式简要表达出来,最终真正实现科普的目的。”朱定真说。
中国科协公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,2015年,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6.20%。“当前,我国的科学普及水平的确远不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积累水平。‘科学传播人’作为桥梁,如何在其中进行平衡,值得思考。”朱定真说。
(来源:《中国气象报》2016年2月29日四版 责任编辑:张林)